正在加载..
您的购物车是空的。
...您会在购物车中找到更多产品。
总计€239.99
查看购物车
  • 期刊首页
  • 期刊简介
  • 论文科目
    • 心血管疾病
    • 内科
    • 耳鼻喉科
    • 妇科
    • 世界医疗
    • 护理体检
    • 中医
    • 儿科疾病
    • 医药
    • 医疗器械
    • 针灸
    • 传统医学
    • 外科
    • 脑病专科
    • 老年病预防
    • 骨伤科
  • 优质论文
  • 编委会
  • 医疗资讯
  • 联系我们
  1. 联系人及地址
  2. 电话Add:010-56258922、58537301 +852-30786629 ,13911876715
  3. 投稿邮箱 Mail: book768@163.com
  4.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121室
    地 址:香港新界火炭禾寮坑道18号联邦工业大厦6楼C7室

阅读更多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 > 正文

改进中药饮片保存措施对饮片损耗率和优良率的影响观察

 
贺锦宏 
(陕西省榆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目的:观察改进中药饮片保存措施对饮片损耗率和优良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种常用中药饮片保存1年,对比分析改进中药饮片保存措施前、后的中药饮片质量,以损耗率和优良率为观察指标。结果:改进中药饮片保存措施后,损耗率(0.68%)显著低于改进前(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体优良率(95.00%)显著高于改进前(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中药饮片保存措施,能够明显降低中药饮片损耗率并提高优良率,有效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饮片 保存 损耗率 优良率
中药饮片定义为中药材经过合理方法、依照相应规程加工炮制后,能够直接用于临床的中药制剂[1]。中药饮片质量的好坏与保存措施紧密相关,如果保存方法不当,容易造成饮片发霉、虫蛀等变质现象,导致药物药用价值缺失进而影响药物疗效,威胁临床用药安全[2,3]。因此,科学合理的保存措施在中药饮片的贮存过程中极其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改进中药饮片保存措施对饮片损耗率和优良率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种常用中药饮片共计4000g,包括10种植物类药材(黄芩、人参、茯苓、甘草、半夏、厚朴、杜仲、柴胡、贝母、桂枝),6种动物类药材(蜈蚣、僵蚕、龟板、乌梢蛇、全蝎、鹿茸),4种矿物质类药材(芒硝、石决明、炉甘石、石膏)。上述中药饮片2015年1月未改进保存措施(对照组),2016年1月改进保存措施(观察组),两组饮片种类、数量、重量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中药饮片保存措施:控制保存环境中湿度和温度,保证通风,余无特殊处理。观察组改进中药饮片保存措施:①分类存放。根据不同类型的中药饮片进行分类存放,保证植物类、动物类矿物质类分开贮存,注意同类药物同库、分区域存放,同一种植物饮片的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叶、花)具备不同的特点,因此按照各自的特点分类存放;特殊存储要求的饮片单独进行保存。②环境控制。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控制贮存环境的湿度(不高于75%)、温度(20℃以下阴凉),必要时封闭贮存以尽量避免光线、水分、微生物、虫害等因素影响中药饮片保存质量。③制度管理。构建完善健全的中药饮片管理规章制度,由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对饮片进行管理,同时明确职责,严格分工,定期开展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求饮片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每一种饮片的贮存要求,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1.3 观察指标  ①饮片损耗率。损耗率=损耗量/总量×100%。②优良率。优:饮片色泽佳,无发霉,无虫蛀,无起油;良:饮片色泽稍有变化,无发霉,无虫蛀,偶有起油现象;中:饮片色泽变化较大,少量发霉、虫蛀,有起油现象;差:饮片色泽变差,大量发霉,虫蛀及起油现象。总体优良率=(优数+良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使用χ2检验,当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改进中药饮片保存措施前、后中药饮片损耗率比较  改进中药饮片保存措施后,中药饮片损耗率为0.68%,明显低于改进前的5.5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中药饮片损耗情况分析
时间 饮片总量(g) 饮片损耗量(g) 损耗率(%)
改进前 4000 220 5.50
改进后 4000 27 0.68
χ2值 - - 7.780
P值 - - 0.006
2.2 改进中药饮片保存措施前、后中药饮片优良率比较   改进中药饮片保存措施后,20种中药饮片总体优良率为95.00%,明显高于改进前的80.0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中药饮片优良率分析
时间 优 良 中 差 优良率(%)
改进前 17 2 1 0 95.00
改进后 15 1 2 2 80.00
χ2值 - - - - 8.890
P值 - - - - 0.001
3 讨论
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饮片质量的好坏不仅与药材的采收、炮制明显相关,还与药材的贮存方式紧密相关[4]。在中药饮片的运输、存储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保存措施,能够有效保证饮片质量,保证药品治疗效果,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有力保障[5]。
中药饮片种类较多,作用机制不尽相同,不同药物之间的保存方式也各有差异,如果不注意分类存放,容易导致药物相互作用,使药物发霉、变质甚至产生毒害作用[6]。本研究中,根据中药饮片的不同特点与性质,将其分为植物药、动物药以及矿物质类药材三类实施分类贮存,另外,根据同类来源药材的不同特点,以及同种药材的不同药用部位等特点[7],将其分成若干小类分别贮存,能够防止不同饮片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还有利于饮片入库、出库的有序管理。本研究中,通过严格控制贮存环境的湿度、温度,针对特定饮片实施封闭贮存措施,保证饮片与外界光线、水分、细菌、害虫等进行隔离[8],显著减少外界因素对中药饮片的影响,保证了中药饮片保存质量。
在中药饮片的贮存管理中,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库房管理需由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以保证饮片采购之前及入库质量,从源头保证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9]。本研究中,通过构建完善、健全的饮片管理制度[10],提高库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入库饮片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同时定期开展中药饮片的检查工作,做好详细的检查结果记录,对贮存期间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进一步保证了中药饮片的保存质量。
本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对中药饮片分类贮存、环境控制、制度管理等进行改进措施后,其损耗率显著低于改进前,且总体优良率显著高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改进中药饮片保存措施能够明显降低中药饮片损耗率并提高优良率,有效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钱芳,高妍,顾艳,等.中药饮片合理用药评价指标的构建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 35(15):1422-1425.
[2] 张晓红.我院中药饮片入库验收质量分析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 23(7):123-125.
[3] 鲁德林.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J].西部中医药,2016,29(8):60-62.
[4] 程京艳.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相关因素[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5):476-478.
[5] 雷利平.中药饮片药房贮存保管方式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4):132-133.
[6] 盛蓉,王聪颖,易远红,等.5种小包装中药饮片在贮存期间的质量变化与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9):841-845.
[7] 王三成.医院中药房在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与改进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93-94.
[8] 马俊梅.医院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贮存保管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科,2013,3(19):105-106.
[9] 师国葆,杨湘红.仓库中药质量管理[J].光明中医,2016,31(13):1981-1983.
[10] 肖永庆,李丽,刘颖.构建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问题[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1):167-172.



上一篇: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结合治疗肩周炎的效果及肩关节功能的...
下一篇:提高患者出院流程知晓率

支持单位

  • 中华医学会
  • 中国中医养生协会
  • 中国医师协会
  • 中国女医师协会
  • 北京中科西苑医院
  • 美国先进医疗技术协会
  • 欧洲医疗器械工业协会

关于国际医疗杂志社

  • 刊名: 国际医疗International medical
  • 创刊年:2001年11月
  • 出版者:中国国际出版社
                  国际临床医学研究院
                  国际医疗杂志社
  • 出版地:中国
  • 国际刊号: ISSN 1680-2926
  • 中图发行刊号:611Y0002
  • 期数:月刊: 文种:中文、英文

联系人及地址

  • 电话 Tel:010-56258922、58537301 +852-30697886 ,13911876715
  • 投稿邮箱Mail: book768@163.com
  •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121室
    地 址:香港九龙尖沙咀科学馆道14号新文华中心A座9楼917B室
法律
国际医疗杂志社